闌尾炎是 普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,闌尾切除術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手術。在歐美國家,闌尾炎的每年平均發病率在0.1%左右。
1886年哈佛大學教授RegineldFitz提出把闌尾切除術作為治療闌尾炎的恰如其分的方法。
1900年Riddle等聲稱穿孔性闌尾炎不經手術治療者幾乎無生還希望,于是紛紛采用手術治療方法,至今已有百年之余。
1983年Semm報告了首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。

闌尾是人體內很不安分的一個小器官,雖然只有小指大小,發起威來實在可怕,即使健壯如牛的人也有可能被撂倒。若診斷和治療不及時,甚至會威脅到生命。盡管目前醫學有了巨大的進步,急性闌尾炎的死亡率仍可達0.1%-0.5%,所以千萬不可疏忽大意,誤認為闌尾炎是個小病,闌尾切除術是個“小手術”。
急性闌尾炎的發病率很高,是引起急性腹痛的最常見原因。一個人一生中患急性闌尾炎的概率大概為12%,大約每1000人中就會有1個人得過闌尾炎。闌尾炎的高發與其解剖學特點密切相關。闌尾象一條迂曲的蚯蚓,盤踞在右下腹,管腔狹長,容易被糞石堵塞,引起細菌滋生化膿感染,導致腹痛和全身炎癥反應。闌尾腔內壓力越高,腹痛越重,化膿、壞疽和穿孔的速度越快。所以一旦懷疑是急性闌尾炎,就要爭分奪秒盡早確診和治療。在應用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時,首選急診手術切除闌尾,清除感染源,從根本上逆轉病情,搶救生命。手術越及時,術后并發癥會越少。

那么問題來了:得了急性闌尾炎,是選擇傳統的開刀手術好,還是做腹腔鏡微創手術好呢?

隨著腹腔鏡手術設備和技術不斷進步,腹腔鏡切除闌尾的優勢越來越明顯。腹腔鏡手術通過在腹壁上打5mm和10mm的小孔(一般是3個),插入腹腔鏡和手術器械,完成全腹腔的探查后,找到感染發炎的闌尾并將其切除。術后傷口的感染率很低,切口微小,術后疼痛輕微,疤痕幾乎看不出來,視覺效果美觀,對于愛美的人士尤為重要。而傳統的開腹手術雖然多數病人可用小切口完成,但遇到肥胖、闌尾異位或尋找闌尾困難的病人時,往往需要延長切口,造成創傷大、傷口污染率高,術后切口疼痛明顯,且容易發生感染。另外通過右下腹小切口,難以對整個腹腔進行全面探查,這對于術中發現闌尾炎診斷有誤、需要尋找原發病灶時就非常被動,往往需要延長切口或另行探查切口,才能解決問題,無疑會增加了手術創傷。

患者轉移性右下腹痛24小時,白細胞↑,體溫達攝氏39度,術中見闌尾壞疽,中段糞石嵌頓穿孔。
闌尾粘連包裹
充分游離闌尾,至根部0.5cm結扎。
右下角為糞石
三個小傷口

當然任何技術都不是萬能的,當遇到腹腔粘連重、高齡患者、心肺功能差、不能耐受全麻和二氧化碳氣腹的患者,開腹手術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。同樣,對于慢性闌尾炎而言,腹腔鏡手術亦是首選的治療方法。 下列情況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有優勢:(1)老年人及小兒闌尾炎;(2)肥胖;(3)急性化膿性闌尾炎、壞疽性穿孔性闌尾炎合并腹膜炎者;(4)不能完全排除腹部外科疾病及女性內生殖系統疾病者。
但是下列情況,腹腔鏡下探查后有必要及時行開腹手術:(1)闌尾根部壞死穿孔,闌尾殘端無法進行可靠處理;(2)闌尾與鄰近腸管或其他臟器嚴重粘連,解剖關系不清;(3)闌尾為 腹膜外位或 盲腸壁內異位,解剖困難;(4)闌尾 惡性腫瘤;(5)發生了嚴重的副損傷,如損傷鄰近腸管。